80-90(1/17)
第81章 白衣教国子监教谕教舍内,被称作高老的老者用过饭,刚放下手中的碗筷,一旁的老仆见了立即递了茶与他。
一旁的贾琰见了,也紧跟着放下手中的碗筷,见贾琰放下了筷子,身旁的老伯也跟着为他倒了杯茶。
这边贾琰端起茶杯,刚饮了口茶,又听高老先生温声又谢道:“今日有劳小友了。”
贾琰听了,放下手中的茶杯回道:“先生客气了,学生不过是举手之劳,何况也不过是搬些书的事罢了。”
见贾琰这般说,一旁的高老只轻抚了下胡须,盯着贾琰一如之前般慈善地笑了笑,虽未说什么,却也不再说什么客套话。
喝过茶,贾琰接过老伯递来的书,便准备告辞回去,心中想着,“他许久未归,墨砚那边应是已等得着急了。”
还未待他行礼出声告退,只听耳边响起高先生的声音道:“小友,可是对盐政感兴趣。”
听到这话,贾琰低头看了看手中的书,看着书页上写着的《大雍盐政志》回道:“家中有一长辈在外任职,便想要了解一番,想着到时兴许也能用得上。”
一旁的高先生听到竟是这般,笑着抚了抚手边的胡须道:“那倒是巧。”
这般说着,他又出声问道:“不知小友对这盐政一事可有什么不同的见解。”
贾琰听了拱手回道:“学生不才,谈不上什么见解,只是略知上一些,翻来看看罢了,说来盐商政法一事,也只是知道些盐官,盐律,盐税之事,其它倒是摸不清门道,只是书上浅,盐商一事又兹事体大,非亲见亲闻所不能解,更何况这事正是民之所食,生之所需也,学生更加不敢妄言。”
一旁的高老听了这番话反倒笑了,只见他端起茶杯,笑容和蔼道:“小友年纪尚浅,便知道这些已是有心,盐商政法一事向来兹事体大,牵一发而动全身,你未到其中,难免不解其中的关窍。”
说到这,他放下手中的茶盏,看向站立在一旁的贾琰,脸上露出了几分欣赏的笑意道:“不过以小友如今的年纪已有这番见解已是难得,不必妄自菲薄。”
说完,他语气顿了顿,含笑着看了眼眼前神色坚定的少年,又开口道:“无过既谈到民之所食,生民立命,不知小友可对山西廖桐之事有何见解。”
说到山西廖桐之事,就要说到几月前,当今四皇子带兵前往山西平叛一事,谈到此事贾琰虽未曾离京也是有所耳闻的。
山西此地地势险要,又接连遭了三年灾,颗粒无收,天灾横行,百姓疾苦,正是民愤积怨之时,一个教派的兴起彻底引起了山西民愤的爆发。
这教派自兴起以来发展的极快,不到三个月便聚集了数十万难民,一路从山西廖桐,联合周边的崇安县,卫县一举攻到了山西总省衙门。
说来一个有意思的点,这教派为自己取名白衣教,意名自己是由大罗神仙派下凡间普渡众生的,众信徒归顺于它,便可保其衣食庇体,健体无忧,众生平等,天下大同。
又向外宣传“大劫在遇,天地皆暗,日月无光”,“黄天将死,苍天将生”,“国君不慈,万民揭起”。
贾琰想到这,拱手行了一礼回道:“山西廖桐一事依学生看来为天灾人祸也,大灾三年,颗粒无收,百性疾苦,难民四起,民不聊生,那白衣教便是借此趁势而起的。”
一旁的高先生听了点头道:“那依小友看这白衣教可否能成得了气候,那些难民到时又该如何。”
贾琰听了抬头神色认真地看着眼前的先生,掷地有声地答道:“古往今来,无论何派,何教,皆由民愤,民心所成,如此论之,又必将由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