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4/51)
“狗官的人见势不妙,生怕他真的击鼓鸣冤了,就把心一横,直接当街掳人,打算先杀人灭口再说。”“也是他们多少还心存顾虑,不敢真的把事情闹大,否则的话他们要是真的当街杀人,那我和张贺就算当时在场只怕也来不及了。”
李禹听完感叹道:“那还真的是庆幸啊,不然那位申冤者抱着破釜沉舟的心上京击鼓鸣冤,结果却死在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他心里头该有多遗憾啊。”
张贺问:“你们知道这位申冤者是从哪里来的吗?”
大家都摇头,然后就听到张贺说,“他是从祋祤县而来的。”
祋祤县?
小姑娘下意识地问了一句:“那是哪儿?”
张贺一说,她才知道那是后世的铜川。
“那看来各地的官员并没有吃干饭。”卫不疑道,“他们还真照着陛下的吩咐跟当地的百姓宣扬了登闻鼓的存在?”
“二弟,那你错了。”卫伉道,“别的事情他们都不一定宣扬到位,更何况是这种有可能危及到他们自身的东西?”
李禹好奇问道:“这么说的话,那个申冤者是从何处得知登闻鼓的存在的?”
卫伉和张贺两人一听,笑着看向了小九。
小姑娘:“……???”
又看她做什么?
“嗯?难道又有我的功劳?”
“对,就是有你的功劳。”
原本只是随口一说的小九:“……??????”
卫不疑迫不及待地问道:“阿兄你们快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虽然没有他的功劳,但是他阿兄和妹妹都有功劳那也是好事啊。
“这就得多亏了小九之前让乐府的人到民间巡演的小品了。”嗯,“巡演”一词他们还是听小九说的,“因为实在是过于有趣和受欢迎,所以就让一些从各地来长安行商的人见到了赚钱的机会,他们回去之后也照葫芦画瓢。”
“结果你们猜怎么着?申冤者虽然没有看过这个小品,但是却意外从别人的口中知道了陶女上书救父的故事,还知道了陛下建立了登闻鼓,所以这才长途跋涉来到了长安伸冤了。”
小九听完都愣住了:“啊?还真让我又扒拉到一点功劳了?”
卫伉他们都被逗笑了:“没错,这往里面扒拉扒拉,还真的给你扒拉出一点功劳来了。”
张贺道:“昨日我们听说这件事的时候都觉得实在是不可思议。”
“我们现在听你们这么说,也觉得不可思议。”卫不疑道,“感觉就像是连老天爷都看不过眼,所以才会在冥冥之中做了安排。”
如果没有小九的灵机一动,如果没有一个善于发现商机的行商之人,那么申冤者或许一辈子都不知道有登闻鼓的出现,也不会受到上书救父的陶女的激励继而上京伸冤。
原本打黑小分队迟迟都没有开张,已经让卫伉他们有些泄气了,但是成功救下了从祋祤县远道而来的申冤者后,他们每个人都像是被打了一剂强心针一样,让他们备受鼓舞。
……
陶灵雨跟着小九离开的时候,她忍不住问道:“殿下,你说那些狗官的胆子怎么能那么大呢?追到长安了竟然还想着杀人灭口。”
小九反问了一句:“你知道我爹为什么要进行币制改革吗?”
已经在小九的帮助下跟着老师学习过一段时间的陶灵雨已经听得懂何为“币制改革”了,她想了想,然后道:“是因为民间的假/币太多了吗?”
“这是一方面。”小九说,“民间假/币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