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44/58)
思量着,元娘倒不妨借鉴借鉴这法子,用于汤饼作坊之中。”沈渺用手指沾了茶水在桌上画了画,大意便是从运输麦粉开始,在长长的流水线上,都有人专门负责其中一部分工作。
“每人只做自己拿手的活儿,有人擅揉面,那便让他一门心思揉面;有人炸面炸得好,那就专让他炸面。把人都当作齿轮、卯榫一般,环环相扣,各施其能。这般精细分工,想来做出的东西,定能强上几分。
且分工之后,还得想法子统一标准、规整流程。好比揉面,到底得揉多少下,揉出来的面口味才最劲道?面的粗细宽窄,该定下个啥尺寸才好?搅拌酱底时,得搅多少回,花多少时辰,是从左往右搅,还是从右往左搅?把这些个细微末节都给定好了,依着标准来行事,作坊里产出的汤饼必然更加高效、稳当,也很难再有口味不一,参差不齐的事了。”
崔宛娘还没听完便腾地便站了起来,她好似被当头一棒打醒了,在铺子里来回踱步,喃喃自语:“是啊,各司其职,依序而成,这样简单的道理,我怎想不到呢?”
她猛地一个返身,紧紧握住了沈渺的手:“沈娘子,多谢了,我现在立刻便动身去陈州,将这些都告知姨母!回头过完年,我便立即返幽州,将沈娘子之变法,全都推行下去!”
“等等,元娘!”沈渺赶紧拉住她,又悄悄将官家也有意开办汤饼作坊的事告诉了她,听得她眼睛一亮:“瞌睡撞上了枕头!正合我们的意!沈娘子,多谢你告知我,我知道怎么做了!先告辞了!”
说完,也不等沈渺回答,便风风火火地带上剩下的亲随上马而去了。
一眨眼,马蹄声阵阵,人都不见了。
沈渺摇摇头,这崔娘子还是个急性子呢。她起身准备回后院,没想到那个被崔娘子指派去取土产、找客店的两个亲随回来了,他俩牵着两只咩咩咩的肥羊,顺手便将栓羊的绳子递给沈渺,在空荡荡的铺子里四下张望:“沈娘子,我家主人呢?”
羊在身边叫,沈渺也傻了眼:“这便是给我的土产啊?”
***
沈渺回想到这里,眼便瞥了眼院子里两张羊皮——崔娘子带来的特产隔日便在唐二的刀下变成了真特产了。
羊吃草太凶了,院子里也养不下了,沈渺便让唐二宰了。
她的思绪又回到了安静的沈家小院里。
九哥儿和砚书等人回陈州了。唐二和福兴让去接济哥儿了,阿桃去钱庄兑钱了,湘姐儿和陈汌还在刘豆花家玩,有余放假回家过年了。
沈渺数了一遍才发现,家里怎么只剩她了,哦也不仅仅是她,还有两张羊皮。
她想了想,便也干脆揣上自家的红纸,去小米家剪窗花去。今日梅三娘早早来叫她三四回了,她念着九哥儿要回家便没去,如今正好得空了。
过去的时候,梅三娘与米小娘子都已经剪了一桌子了,沈渺笨手笨脚过去学,她的手握刀切菜很灵活,剪纸便成了鸡爪子一般,实在不听劝。
剪毁了好几个,惹得梅三娘赶忙道:“天菩萨哎,快收了你的神通吧!回头你要什么你便在桌上捡几样带回去,快把剪刀给我,你还是喝茶吧。”
沈渺嘿嘿地放下剪子,专看她俩剪。小米是剪得最好的,她手稳,先将那纸细细对折,折痕笔直规整,之后手持银剪,在纸上游走如飞。
她先从纸边轻轻起剪,剪出圆润饱满的花瓣轮廓,花瓣层层叠叠,或大或小,错落有致,每剪一下,纸屑簌簌落下,剪到花蕊处,便用剪刀尖儿挑出细细的花蕊形状,最后一展开,便是活灵活现的牡丹花。
梅三娘剪得两条鱼,鱼身鳞片是用细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