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乞讨(4/6)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好了,饭菜都上齐了,我们一边吃一边聊,但大家得本着实际说实话,我这次回来是作一些了解的,荷花你先说你自己,我想听听你的做法,想法和人生规划等等,先从你当年你为什么放弃师范不读谈起吧,最后又为什么让王忠于去读高中,你难道就不想到:万一王忠于有一天把你抛弃了怎么办?”黄丽娟的父亲问。
“要说起当年师范的那件事,我心里就真来气,眼前就充满黑暗,我是第一名,王忠于的第二名都让人替,你说是啥道理,这是在解放前才有的事,出现在王忠于的身上,你气不气?可底层人有什么办法?想把我的名额让给他却又不行,是金子就得发光,于是让王忠于读高中,就这样……”荷花一口气说完了当年放弃师范的原因。
“那你后悔过吗?”黄丽娟的父亲问。
“后悔,还真说不上来,也不过是师范,要说目标吗?大着呢?要说气话,还一说就来了,你说这是啥回事啊?不是说要贫下中农吧?王忠于不是贫农吗?”荷花说。
“师范你压根就没看上,那你的大目标呢?既然如此,又何必有气呢?”黄丽娟的父亲说。
“我不是说教书育人不好?我的目标是想把大山的所有人走向富裕小康,把大山变成人人都向往的天堂,世外桃源,让每个人都流连往返,让大山四通八达,东南西北交汇于此,这里不再是低矮的茅草屋,横在众人面前的是一栋栋摩天大楼,拔地而起!”荷花说。
“是够大的,难得难得!我也赞成,也支持!”黄丽娟的父亲说。
“是吗?光大有什么用呢?可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呢?”荷花说。
“贵在坚持,你不是说金子总会有发光之日,‘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吧!”黄丽娟的父亲赞赏的说。
“但愿有这一天吧!”荷花说。
“好了,你也不用气,也许因祸得福啊,也许造化弄人,成就了你,也成就了王忠于,不是那次,也许就没有王忠于读研究生了?没有那次,王忠于大不了就是一个好老师的称呼而也,也许有更高的事等着你们,也加不一的事,那你说说自家的情况,特别是家庭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困难,困难的主要原因等等,然后你再说王忠于家的情况,经济来源,困难,最后你说说我们当地的情况,老百姓的经济主要来源,经济发展,人均收入等都可以说说。”黄丽娟的父亲说。
“对于这些我只是说说看,我不一定说得准确,也不一定对哦!我们大山之所以贫穷,困难其主要原因就是交通不便,运输成本昂贵,二是由于背塞,人们走不出去,与外界无法交流,人们的视野不开阔,处于极端的鼠目寸光,井底之蛙的满足里,三是文化的缺乏,导致新鲜的事物接受的差异。”荷花说。
“有些道理,我爱听,你继续讲。”黄丽娟的父亲说。
“这些条件让大山人有东西卖不出去,只能依靠自身消化,外面的东西运不进来,这又成了什么都流通不了,这样自给自足也造成人性的懒惰性!就拿大山的‘朝天辣’,“大山方竹笋’,‘大山野木瓜’,‘大山花椒’等等都是极好的东西!因大山土地肥沃,水份充足,东面阳光饱满直射,西面阳光早落,水份流失慢等特点,也利于一些物质的生长,这样可利于移栽等等,像这样的东西多着呢?好,我就说到这里吧!”荷花说。
“你虽说了一部分,可说得真好,好过‘胜读十年书’哦,是的,穷的原因算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