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朝堂之争(2/3)
微臣。”“大人不必如此,安坐就是。”怡亲王安抚地拍拍林如海的手臂,想了想,还是摘下了手头的佛珠,“这是皇兄临行前赐给本王的,玉儿在江南帮了本王好大的忙,仓促间不知送她什么好,索性本王将此物转赠,权做答谢之礼罢。”
林如海哪里敢接:“殿下,此物过于贵重……”
“无需紧张。”怡亲王温和笑道,“本王若是不知晓玉儿前程并非大人可定,将此物送出自然不妥,但本王如今既然已经知道了,再送此物,谁会往歪处想?再一则,若本王什么都不给,却让黛玉忙前忙后了这许多日子,皇兄不也要怪罪本王慢待英才?”
林如海只好收下,又代黛玉谢恩。
至于京中的元嘉帝会如何想……
密报呈上来的时候,无非是骂一声坏东西,难道还能真和自己这个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兄弟生气?
然后,捋着颌下的胡须,思考片刻,元嘉帝提笔给秘卫回信,让他们盯一盯黛玉拿了此物会如何处置。
信到江南,还需一段时日。
咱们还是说江南筹款之事——
贾琏的差事很快就完事了,此时怡亲王早已马不停蹄奔赴黄泛区,留下贾琏干收尾工作,和各个粮商结了款子,安排了最后一船送往灾区的粮船,贾琏便来找林如海辞别。
林如海问他,辞别是辞别了,你预备往哪里去?
贾琏愣了一下,“回家”这两个字竟有点不敢说出来。
他也明白了林如海的意思——回什么家,这会子黄泛区也还乱着,你回京城一样有风险,何况现在你都搭上了怡亲王,不去灾区把这尊佛孝敬完,还想着回家?
贾琏其实小小地纠结了一下的。
其实,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跟着怡亲王干了一段时间的差,怎么也算干出了一番事业,应该是不会因为嫖.娼被打断腿了。
但是人总是贪心的。
贾琏于科举文章上属于从小就没有天赋,也从小被贾珠比到了泥地里去,长辈们对着他就叹息,一副你前程也就这样了的德行,他看上去再是没皮没脸地不放在心上,也有过那么一两个瞬间叛逆地想那我就真做出个一二三来给你看。
平时没这种机会,但如今好歹算是攀上了怡亲王,纵使现在全朝廷都觉得老一辈的夺嫡之争还有得斗,但无论如何,目前胜利的是元嘉帝和怡亲王,退一万步说,甭管真龙是谁,真龙都需要真正能做事的干臣。
而他贾琏并非科举出身,这辈子也进不去翰林院,那也就不用指望什么内阁,什么参与夺嫡之争了,安安生生做一个干臣,不好说能给荣国府带来怎样的荣光,但保妻子儿女一生无忧是能做到的。
贾琏纠结了片刻,究竟是对林如海深深一礼,谢过姑父提点之后,跳上了最后一条运粮的船只。
船上还有怡亲王留下的长史。
这年头交通工具都慢,同时相处久了,长史对这既会来事也会办事的小子印象颇不错,再加上怡亲王临走时有些叮嘱,长史便还拉着贾琏很是读了些政府报告。
没办法,贾琏是真读不进四书,还不如拿各个衙门的报告教他实操是什么样子,官员们的报告和商人们的年终总结到底差什么。
贾琏混是混了点,但什么项目能真正学到东西,什么人是真在为他好他还是清楚的,乖乖听着长史的教诲,有问题时也大大方方说,倒让长史觉得对了脾气,两者相处得十分融洽,确实也长进不少。
黛玉呢,既然这摊子事情完成,她自然也回了林府。
当天晚上就见了林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