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220(15/38)
它手里拿着一株桃树作拐,似凡间老者,一步一喘,没走几步,便坐在了地上,抬起手招呼他们过来。
“我是山魈的族长,孩子,你们从照潭法师庙中来?”
沈玉京点头,“正是。”
“能让我瞧一瞧令牌吗?”
老山魈接过令牌,左右翻看,“照潭法师理应圆寂千年。”
“这是我们门中一位师姐所赠。”
易存二大声道:“您不知道,我们师姐可厉害了,在阴司谋了差事,我想,她肯定是在阴间遇到这位法师,有了交情!”
老山魈将令牌还回,“如此,几位就是我们的朋友,请莫将此事说与他人。”
风扶柳好奇问:“既是你们凿窟送佛,为何说是金佛飞升呢?是法寺中人逼你们如此吗?”
老山魈摇头,“我们心甘情愿。”
它徐徐说出一件往事。
昔年有座小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从西土习得救世经文,回到庙里,收养一对孤儿作徒弟。师兄弟悟性高,佛法精湛,成年后,二人皆许下宏愿,立誓渡化众生。
师兄名为照松,许愿渡化有情众生,在山下无色镇开坛说法。一日在镇上,他遇见个耍猴人。
耍猴人正在鞭打一只瘦小的猴儿。
猴儿脸上红白交错,脖子被铁锁叩着,被打得皮开肉绽,看见年轻和尚,它双手合起,跪在地上,似在求饶,又似乎拜佛。
照松心软,花大钱买回了小猴。
猴儿被养在庙里,吃山中野桃,与师兄弟为伴。
有时它会跟照松下山,吱哇叫着,挥舞手臂招揽信众,被猴儿吸引,真给和尚揽了不少信徒。
有时,猴儿会陪伴照松的师弟,照潭。
照潭是个古怪的和尚,他立下的宏愿是渡化无情众生。在他看来,群山万壑,古林幽石,皆为生命。
他坐在深谷,为这满山石头树木讲经。
猴儿便坐在旁边,跑到树根撒一泡尿,爬到树上摘一只桃,或是静坐旁边,听和尚讲经。
时过经年。
师兄照松讲经讲出不少名气,有了许多追随者。
师弟照潭却只有满山石头为伴,一日,他离开了小庙,去人间游历。
猴儿再去谷中,不再闻青年温和声音,只听潺潺流水,呜呜风声,仿佛山林呜咽。
又过数年,世道越来越乱,四处灾荒,人心动荡不安,便有愈来愈多的人来小庙拜佛,也有越来越多的孤儿流离失所、饥寒交迫。他们将饿死之际,被好心的方丈收留,剃度拜入寺中。
然而纵信众千百,照松法师也无法喂饱寺里的孩子们。
他需要更大的名气,让那些豪绅老爷诚心拜佛,慷慨解囊。
于是他与猴儿们谋划,想效仿经文中故事,肉身成佛。
那时和尚已是老方丈,眉白齿疏,面上皱纹深深,讲经几十年,他有寺中信徒千百,是德高望重的高僧。
那时猴儿也是老猴儿,脸上鲜艳的花纹褪色,在山野间肆意几十年,子孙成群,已是一山大王。
猴儿匍匐在方丈身前,如往日一般,让老僧曲着手指,为它抓头顶的跳蚤。
老僧却拜托它一件事。
“我将自封缸中,绝食七日,若成佛了,肉身应不会腐烂,若没有成佛……劳烦你为我涂上金漆,稍作打扮,莫教人看出端倪。那之后,你把我背上山崖,以显神迹。”
猴儿咀嚼他话中诀别之意,呜咽有声。
“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