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268(9/33)
因为英语培训的内容不仅仅训练准留学生们的英语能力,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尽可能了解美国文化,这样大家出去了不至于没办法跟人沟通。于是经过一通讨论之后,叶菁菁的行程就变成了一个月去培训班报道一次,好综合判断情况,要不要赶紧补课。
这个决定呢,黄为民感觉真是一言难尽。
因为叶菁菁确实是个相当能搞事的人,她会不停地提出要求,而且追着催促解决。
比如说留学生在国外的开销问题,这些年的规矩都是他们获得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必须得上缴,然后再给他们发生活费。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有关部门认为这种奖学金和助学金也是一种工资。
留学生既然是公费,那么他们挣的钱,当然肯定得交给国家。反正国家已经给你发足了生活费。
叶菁菁听了就认为不行。
在国外的开销,你不能按照国内的想法去看待。光给房费,吃饭的钱,就以为留学生不需要其他开支了,那不可能的。
最基本的一条,外国大学小组讨论非常常见。然后这个小组讨论的地点,并不局限在学校教室里,它常常是咖啡馆甚至酒吧。
你进去难道不消费吗?你囊中羞涩,不敢进去,那你还怎么进行小组讨论?
除此之外,去外国朋友家做客,你难道不准备点礼物吗?
这种杂七杂八的开销,是国内的政府官员很难想到的。因为后者已经习惯了一切由公家包了,好像自己根本不需要花钱。
叶菁菁是吃不了苦的,她跟教育部据理力争,最后居然还真直达上听,把他们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吵回来了。
新一批走的留学生,在国外获得奖学金和助学金,不需要再上缴了。
黄为民都感叹,时代到底不一样了,还是现在的年轻人胆子大。之前的留学生难道过得不拮据吗?
他就知道前几年去英国留学的一位老兄,因为实在受不了一天只有66便士的生活费,根本就不够吃饭;同意提前回国了。
除了跟教育部吵之外,叶菁菁这个刺儿头还跟美国教师辩论过。
美国老师认为中国人什么都好,就是不善于表达自己,觉得这是一种文化劣势。
结果叶菁菁直接反驳了。
她的理由是中国有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所以大部分人都是一直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哪怕碰上天灾人祸,需要迁徙,也是一个族群共同行动。
这就导致了中国人周围的人,都是他(她)认识的人。
在这种稳定的环境中,你是什么根底,别人都一清二楚。
你如果说话不算话的话,那么你会被嘲笑。别人会认为你是一个不可靠的人,言而无信。
长此以往,中国人说话就普遍谨慎。不是他们缺乏表达能力,而是他们认为自己如果不能保证百分百做到的事,那么他们绝对不会开这个口。
她还讽刺了一下欧美国家的政客们:“想必总统首相本就没有这个烦恼,他们竞选的时候什么牛都敢吹,什么话都敢说。做不到,也没关系。”
结果美国老师被她说服了,还哈哈大笑,认为很有道理。
好在叶菁菁也不是光跟人吵架来着,她还提出了不少切实的建议。
比如说大家出国以后,最好把时间精力尽可能花在学业上。不要为了省五毛钱,走路个把小时不坐车。也不要为了省下使用洗衣机的钱,花费几个小时来洗衣服。
没意义。
你的时间你的精力不应该浪费在这种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