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268(3/33)
们就按照这个考试的标准,进行培训。这样通过的概率就高。”她见围过来听的人多了,立刻又拿起了喇叭,“好,大家伙儿都听一下吧。学外语这件事,想要出国留学的同志肯定要学。没这个打算的同志,我建议还是要学。”
“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政策不一样了,我们要开门看世界了。外语是非常重要的交流工具。都说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出国,可能会比较麻烦,要经过层层审批。但是大家在学校里接触外文资料,还是比较容易的。”
“这些资料是重要的学习资料,你懂外语你能看得懂,你就能学,你就能掌握比别人更多更先进的知识。”
“除此之外,哪怕你不出国。你外语好,将来到了单位,外语也是你的一项优势。咱们西津纺织厂日语班的同志,他们的发展,大家都看到了吧。”
说到自己的身边事了,大学生们的兴趣果然更浓厚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政治不正确的老话,在日语班的同学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原本他们只是为了方便考外国语学院,想投机取巧,才提前学的日语。
结果大学没考上几个,剩下的日语班同学先集体飞黄腾达了。
由于有日语优势,引进日本生产线的时候,他们被集体打包送去日本培训。年前才刚回国,他们这一批临时工就集体转正了。
搞得纺织厂的职工都羡慕的要死,日语班现在火爆的要命。
叶菁菁笑道:“我们将来毕业分配去单位也是一样的。外语强,来外国同行参观了,你可以当翻译,可以在领导面前露脸。多露脸,才有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薛琴在旁边附和:“是这样的,如果你们不积极表现自己,领导怎么知道你们优秀呢?”
叶菁菁继续往下说:“而且你们毕业到单位之后,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工作中你们也会接触外文资料。你有语言的优势,那你就比别人上手的快,你就更能表现出自己的能力。”
“再退一万步讲,哪怕你们今后工作生活都用不到外语,多会一门外语,能多挣钱的。”
她伸手指着方萍,“你们问问方萍,拿稿费是不是很爽?”
方萍咯咯直笑:“我拿的可不多,我就拿了两篇稿费而已。我们班同学多的,已经拿到五篇了。”
去年八月十二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签订,然后日本电影《追捕》引进中国,在短短的个把月时间里,它就引爆全国。
几乎是一夜之间,大家对日本的文艺作品都充满了好奇心。
在这种背景下,方萍和她的日语专业同学们翻译的日本短篇小说就成了香饽饽。
不管是投稿给广播电台,还是投给报纸和杂志,都迅速被接受了。
虽然说翻译搞得稿费比不上原创稿件,可是翻译文章要比自己编小说轻松多了呀。
方萍现在就指着这个挣钱呢,她已经跟伊藤洋子约定好了,让后者帮她在日本找受欢迎的小说和散文。
她咯咯笑,鼓励她的老同学们:“你们也可以啊,这个还是挺快的。”
叶菁菁也跟着撺掇:“你们翻译不了文艺作品,就直接翻译文献。翻译多了,可以做一篇综述发表的,又是一笔稿费。”
薛琴被他们说的心头火热,感觉这个英语培训班确实有搞头。
临走的时候,她都不忘叮嘱叶菁菁:“你去北京别忘了问清楚,那个什么托福雅思到底要怎么搞。”
叶菁菁满口答应:“你放心,我忘不了。”
第262章 你们这样搞不行 会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