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230(6/32)
她的审美和饮食习惯。但大概是因为坐了这么长时间的拖拉机,她又跟着走了这么久的路,她也饿了,居然干光了一碗面条。
放下筷子的时候,她自己都震惊了,她什么时候胃口这么好了?
正常情况下,她一天的食量加在一起,都不会超过半碗面。
但谁也没觉得她吃的多,因为这年头就不流行小鸟胃,更别说什么宝宝碗了。
赵光明跟着蹭了一顿晚饭,自觉过意不去,主动热心询问:“哎,你们那个工艺品,需要人设计吗?”
他的大学专业就是工艺美术,将来不出意外也是走这个路线。
叶菁菁眼前一亮,兴冲冲地问他:“那你们学校有没有对日本美术比较了解,最好是有所研究的老师?”
赵光明茫然:“我不知道啊,你找老师干什么?”
“请人家当美术顾问呗。”叶菁菁正色道,“既然我们要做外贸生意,那肯定得了解人家的审美倾向啊。对症下药,才能有市场。”
薛琴拼命点头:“对对对,就是要对症下药。哎呦,你是不知道,人家那市场上的东西多的嘞,想买什么就有什么,根本就不怕买不到东西。”
她在日本才学会什么叫买方市场,什么又叫卖方市场。
像他们国家这样凭票供应的,买家求着卖家的,叫卖方市场。
换成日本,或者其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南斯拉夫那样的社会主义荣光,就是卖方求着买方了,生怕东西部不合顾客的意,东西卖不掉。
叶菁菁想的则是,她不愿意中国货被当成单纯的廉价货,只能靠着便宜这么一个优点,成为人家没鱼虾也行,那只勉为其难被接受的虾。
他们明明什么都不差的,不如从一开始,起码要达到中产阶层需要的标准。
赵光明点头答应:“行啊,明天我就去学校问。对了,你们这两天有没有空?我们好些人想请你们吃饭呢。”
吃什么饭?谢师宴呗。
当然,现在不搞那一套,也没谢师宴这么个名词。
但西津纺织厂出去的大学生,到底有工作经验,不是纯粹的学生气,懂人情世故。
他们是正儿八经地感谢工人夜校,想请几位老师一块儿聚聚,表达自己的感激。
按道理来说,今年上半年开学之前,他们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就该做的。
但问题在于,当时叶菁菁因为政审不通过,错失了上大学的机会。
他们如果那会儿庆祝成功考上大学的话,简直是在往人家伤口上撒盐,存心结仇呢。
赵光明如释重负:“现在你都是研究生了,没什么好忌讳的,正好一块儿庆祝一下。”
薛琴抓狂:“我还没上大学呢,你们怎么没考虑一下我的感受啊。”
赵光明不以为然地拍拍手:“你不也没考吗。再说,你考什么,以后你手下都是大学生。”
薛琴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这是戳她心窝子呢,不行,夜大一定要办起来,她要堂堂正正地当大学生。
第223章 搓顿夜宵 都要为自己考虑
吃完了一顿农家晚饭, 大家伙儿又坐上拖拉机,突突突地往城里赶。
今天农历七月二十八,天上看不到月亮, 只有密密麻麻的星子。凉风从田野间吹来,拂动着青纱帐一般的庄稼, 摇曳了枝头的绿叶和繁花, 晃动着满天星河。
那吹到人的鼻端的花香和草木的清香,带着一种微醺的醉意, 让人无端想到了两句诗:醉后不知天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