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42/43)
强有点交集,结果郑山辞见了他就给他一通批,让他面子挂不住。白县令晓得这是一顶大帽子,他为自己辩白起来,“郑大人县衙里没有太多的银子,若是有多的银子我也愿意让百姓好好的过。再者雪灾之后,县衙里的粮食涨价,这般县衙去买粮食救济灾民也是要多费许多银两。只能委屈委屈百姓了。”
"你委屈百姓,怎么不委屈你自己。我是来青州赈灾的,不是来给你擦屁股的。你的所作所为,我会上报给朝廷。"郑山辞毫不客气的说。
“郑大人何必这么较真,他们都是一些贱民,怎么能跟我等相提并论。再者说,如果他们有银子还会住棚子么,这说来说去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跟县衙无关。县衙能救助他们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白县令说到这里振振有词。
“郑大人水至清则无鱼,做人还是要圆滑一点。”白县令意味深长的说,他话锋一转,“若是郑大人想要银两的话,我自当奉上。”
“你不是说县衙里没有银两了么?”
“县衙没有,但我有。”白县令低头恭敬说道,“都是下官攒下来的钱,下官愿意孝敬给郑大人。”
郑山辞摇头,“愚不可及。”
郑山辞没去理会白县令,他去看小吏给灾民们发棉衣,灾民们面黄肌瘦,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脚底上的鞋还是草鞋,这样的鞋一点也不保暖。
衙役拿了粮食开始烧火煮粥,有几个灾民过来这边烤火,衙役没赶走他们。
看见衙役煮粥,他们都去拿了自己的碗等着喝粥,这次从大锅里传来浓浓的米香味,闻着就比之前煮的粥更香,更浓稠。
灾民们眼巴巴的盯着大锅里,恨不得现在就伸手去大锅里抓一把塞进嘴里。他们有时候太饿了,还去饭店里蹲过剩菜剩饭,饭店的老板嫌他们不吉利,又脏兮兮的,宁愿把剩菜剩饭倒了也不会给他们吃。
有时候晚上饿急了,他们就抓地上的雪吃。有棚子的住在棚子里还能抵抗一时的风雪,没有棚子住的人只能在街上随便找个地方应付一晚上,像是破庙这类的地方早就被人抢占了,他们无处可去。
以前他们都是良民,也是知道要把自己拾掇干净进城,现今连命都保不住了,还管这些作甚,他们这些人能活一天是一天。
灾民们领了棉衣穿在身上,终于能抵御一部分的风雪,衙役们帮着去拿棚子先搭建起来,从户部拿过来的棚子很厚实,住在里面比县衙里的棚子好多了。郑山辞让一部分的人去街上买炭,他瞧见一个老人倒在地上,忙不迭去把人扶起来,一摸鼻尖还有气,先把人带到煮粥的地方烤火,把自己的披风解下来披到刘老汉的人身上。
郑山辞凑近才听见老人嘴里念着,“饿……饿……”
“先舀一碗米粥来。”郑山辞把披风拢了拢,这披风是虞澜意给他买的,披风保暖的效果很好,刘老汉很快就感受到了温暖,衙役给郑山辞先舀了一碗米粥,米粥还有些硬,根本没熬好,现在也能勉强下咽。
郑山辞端着碗凑到刘老汉嘴边。刘老汉闻到米粥的味道,干燥的嘴唇一碰到碗,他就伸出手握紧碗,咕噜咕噜的喝粥,那么烫的粥,他仿佛觉察不到似的,依然在喝粥。这股热气一直烫到了胃里,身体发出被灼热后的痛感,但他的饥饿感还在,现在喝了一碗粥好多了。有一瞬间,刘老汉觉得自己要被活活的饿死了。
他觉得有人在靠近,他这才发现自己身上披着钦差大人的披风,钦差大人还看着他。他忙不迭跪下给郑山辞磕头,郑山辞扶着他。
“不必如此,这披风你就披着吧,天气寒冷先去棚子里待着抵御一下风雪。”